多月,黛玉在此期间定是对他十分思念,或许正值深秋,见着宁国府花园中百花凋零,想来就写了这么一首诗。
&esp;&esp;贾珩阅览而罢,面色顿了顿,一时默然。
&esp;&esp;想了想,提起毛笔,取出笺纸在另一侧题着一首诗词,这是清人的诗词,名为《绮怀》,诗曰:“几回花下坐吹箫,银汉红墙入望遥。似此星辰非昨夜,为谁风露立中宵……”
&esp;&esp;待书就罢,放下之后,愈看头两句愈不正经,压下心头的一丝异样,抬眸看向窗外的夜色。
&esp;&esp;“大爷,外间起雾了。”袭人进得书房,端着茶盅,递将过去,含笑说道:“大爷喝茶。”
&esp;&esp;贾珩抬眸看向袭人,声音温和几分,问道:“是袭人啊。”
&esp;&esp;袭人点了点头,道:“今个儿下午,蓉大爷还有几个宁荣两府的族老,想要求见大爷。”
&esp;&esp;贾珩端起茶盅,轻轻呷了一口,问道:“有没有说什么事儿?”
&esp;&esp;袭人摇了摇头道:“他们没有说,说是想邀大爷一起用饭。”
&esp;&esp;其实,贾珩回来的第二天,如果不是去游湖,金陵城中有不少官吏都会下帖拜访贾珩,与这位权势渐盛的永宁伯结交,如上午遇到的叶暖,就是如此。
&esp;&esp;贾珩放下茶盅,说道:“等过几天抽空见见。”
&esp;&esp;旋即,看向袭人,问道:“我去粤海的时间,林妹妹在府中都做什么?”
&esp;&esp;袭人轻笑道:“林姑娘平常与溪姑娘、纹姑娘、绮姑娘吟诗作对,弹弹琴、下下棋什么的,有时候甄家的三小姐和两位王妃也过来串门,府上倒也热闹。”
&esp;&esp;说着,柔声说道:“林姑娘时常寻邸报来,惦念着大爷,后来宝姑娘和云姑娘都陆续来了。”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道:“我知道了。”
&esp;&esp;袭人见此,也不再多话。
&esp;&esp;贾珩面色顿了顿,正思忖着,忽而听到黛玉的柔软声音,温声说道:“珩大哥你看什么呢?”
&esp;&esp;“看妹妹写的诗。”贾珩应着一句,循声望向黛玉,此刻那扇芙蓉凋花屏风之畔,刚刚沐浴过后的少女,一头秀郁青丝披散着肩后,宛如出水芙蓉,妍丽无端。
&esp;&esp;见着贾珩的放下的笔,黛玉心头生出一股好奇,问道:“珩大哥,你写了什么?”
&esp;&esp;说着,走近前来,带着一股如兰如麝的清香,少女垂眸看着笺纸的诗词,芳心微动,拿起笺纸,凝神阅览。
&esp;&esp;须臾,看向贾珩,问道:“这是……珩大哥写的?”
&esp;&esp;珩大哥平时那般忙,不大写诗词,她是知道的,但这首诗词是在应和着她的这首《葬花吟》。
&esp;&esp;贾珩道:“方才一时心有所感,和了一首送给妹妹,也是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”
&esp;&esp;黛玉闻言,咀嚼着“一处相思,两处闲愁”,芳心微颤,盈盈如水的眸光定定地看向那少年,呢喃道:“珩大哥。”
&esp;&esp;这是贾珩第一次为黛玉写诗,或者黛玉从未听贾珩在三国话本刊行以后,再写过什么诗词,也没有送过宝钗。
&esp;&esp;如果有的话,在神京时候倒是给宝玉送了一份劝学诗。
&esp;&esp;贾珩凝眸看向黛玉,笑了笑,轻声说道:“妹妹收下吧。”
&esp;&esp;黛玉“嗯”了一声,将手中笺纸放在一旁,少女才智过人,只是看了一遍,就已记住全诗,目光痴痴说道:“珩大哥,你这首诗写的真好呢。”
&esp;&esp;似此星辰非昨夜,为谁风露立中宵……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