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了姻亲,你与南安家的不对付,又与西宁郡王世子也不对付,还有其他几位国公,这些都被皇兄看在眼里,现在反而不会疑你,你信不信,你上了疏,皇兄多半不允?”
&esp;&esp;贾珩思量着晋阳的话,心思莫名。
&esp;&esp;南安郡王和他的矛盾不可调和,因为他是后起之秀,而与柳芳等老勋贵的矛盾,关系到兵事的话语权,但他目前仍没有彻底压制开国勋贵,更不必说,天子随时就能平衡朝局。
&esp;&esp;“那就再看看罢,倒也不急,等到了京城也论此事不迟。”贾珩沉吟片刻,轻声说道:“三者共兼一身,终究是有些险了。”
&esp;&esp;起码不能明面上兼着三项差事,太扎眼。
&esp;&esp;他纵然放弃了五城兵马司,也会让表兄在五城兵马司留下,而且还有其他亲朋故旧留在五城兵马司,不能人人都是后周的韩通,生死存亡之时,大抵给他留一个门就行。
&esp;&esp;当然,这个是藏在心底最深处的一丝想法,谁都不能说,况且都不至于走到那一步,嗯,留个门,只是想……亡命天涯。
&esp;&esp;晋阳长公主弯弯秀眉下,莹润如水的眸光深处藏着一丝忧色,低声说道:“也行,咱们去用午饭,本宫这会儿有些饿了。”
&esp;&esp;锦衣都督、京营节帅、五城兵马司,正因为有些险要,将来才有一丝保全的机会,眼下一些事儿不好与他说。
&esp;&esp;就在两人离了,不远处,一个嬷嬷进得厅中叙话说道:“外间一个自称是,翰林侍讲学士徐开在府外递上拜帖。”
&esp;&esp;贾珩面色顿了顿,看向晋阳长公主,轻声说道:“你先去用饭,我等会儿去见见这位徐翰林。”
&esp;&esp;徐开是先前的翰林院侍讲学士,得了韩癀的举荐来到河南,如无意外,他大概会被派他前往汝宁府为知府,不过尚需看看才干。
&esp;&esp;第624章 崇平帝:朕和贾子钰早就有言,入夏以后,久旱必雨……
&esp;&esp;花厅之中
&esp;&esp;翰林侍讲学士徐开已坐在楠木靠背椅上恭候了一会儿,其人一袭五品青袍官服,面如冠玉,细眉颀面,颌下留着短须,正襟危坐。
&esp;&esp;忽而听到脚步声从外间传来,放下茶盅,离座起身,只见一个蟒服玉带的少年进入花厅。
&esp;&esp;徐开整容敛色,拱手道:“下官见过永宁伯。”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道:“徐侍讲免礼,快快请坐。”
&esp;&esp;说话间,两人分宾主落座,倒也不是第一次见面,之前在京中就有相见。
&esp;&esp;贾珩打量着徐开,声音温和问道:“徐侍讲是什么时候到的洛阳?”
&esp;&esp;“下官昨日方到。”徐开说道。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,寒暄道:“韩阁老先前应已说过,如今河南汝宁、开封两府历经民变,两地多缺官员主事,有徐侍讲这样的经世贤才来河南牧守地方,是两府百姓之幸。”
&esp;&esp;韩癀举荐徐开来河南履任地方,贾珩当时欣然应允,也有还掉韩癀昔日帮助贾政升迁通政司的人情用意。
&esp;&esp;徐开微微垂眸,以示谦虚说道:“下官来河南,只求安治一方,为朝廷分忧,永宁伯总督河南军政,但有差遣,还望指派。”
&esp;&esp;纵然是翰林清流,到了地方,面对封疆大吏,也要暂且隐忍。
&esp;&esp;贾珩也不在意,道:“汝宁府方历民乱,百废待兴,徐侍讲如知汝宁府事,当从何处入手?”
&esp;&esp;眼前这位翰林侍讲,相貌仪表堂堂,温和儒雅,并无骄横之气,不过此人是陆理好友,当然,也不能先入为主。
&esp;&esp;徐开原为翰林侍讲,出来显然是要知一府之事,否则外派一个知县,清流势必一片哗然。
&esp;&esp;徐开面色如常,思忖了下,说道:“如永宁伯陈河事疏所言,治豫首在重农,重农首在水利,下官如治汝宁,当会从农田水利之事入手,汝宁近五年来,累受旱灾,连年歉收,灾情严重时,甚至有因旱绝收之事,而汝宁府下辖八县一散州,其内有汝河,信阳州更临淮河,可引两地之水,灌既粮田,同时下官于刑名辨明冤枉。”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,上下打量了一眼徐开,说道:“徐侍讲是有备而来啊。”
&esp;&esp;这些都是他在河南正在做的事儿,徐开分明来之前,下了一番功夫。
&esp;&esp;当然,是不是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仍需观察。
&esp;&e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