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续焚烧数日后可大大增加您说的‘凝结核’,那时再设坛祈雨,或许可成。”
&esp;&esp;天佑帝立刻道:“那还等什么,朕即刻派人去城东准备。”
&esp;&esp;玉真国师又即可带着白九及一队禁卫军前往城东农户处,只道陛下怜悯百姓,开仓救济百姓。玉京周遭所有因大旱损失的粮食,官府全数补给。
&esp;&esp;又言,怕有人谎报受灾粮食数量,凡想领救济粮者,需得拿自家农田里快枯死的秸秆来换。官府登记造册后,才可放粮。
&esp;&esp;消息一出,玉京周遭百姓无不欢欣鼓舞。生怕最后救济粮没了,连夜拿了自家秸秆集中到城东皇觉寺的山脚下换粮。
&esp;&esp;其余州郡的百姓听闻此事,也纷纷拿了自家秸秆想来城东碰碰运气,没想到官府直接就给他们换粮了。
&esp;&esp;原本摇摇欲坠的民心急速稳固,天佑帝因此着实赚了一波好名声。
&esp;&esp;之后又传出朝廷准备在皇觉寺开坛祈雨一事,百姓都到陛下是好陛下,是顾百姓死活的。
&esp;&esp;百姓这边殷殷期盼,接到要祈雨消息的太常寺和礼部懵了。
&esp;&esp;陛下这是想亲自祈雨?
&esp;&esp;不出半日的功夫,姜相国和温国公就带着各自的部下来了。
&esp;&esp;天佑帝早知他们要来,早早等候在长极殿。
&esp;&esp;姜相国一进殿,就直接劝道:“陛下,您万万不可亲自祈雨!”
&esp;&esp;腿脚已经好得差不多的温国公这次难得和姜相国意见一致:“陛下,姜相国说的在理!国师虽擅卜卦和观测天象,但祈雨一事实有风险。一旦祈雨不成功,南阳王和大聿余孽就会趁机发难,民心也会不稳!”
&esp;&esp;一旦被扣上天命不受的帽子,大楚将来就会麻烦不断。
&esp;&esp;天佑帝自然也有这种考量,才只下旨说朝廷要祈雨,没说他要亲自祈雨。
&esp;&esp;他沉吟几息后,问:“那依姜相国所言,何人适合祈雨?”
&esp;&esp;其实让国师祈雨最合适,但国师不能代表皇家,即便求到了雨,还是不能彻底打消流言。
&esp;&esp;温国公几乎都没思考:“自然是太子,太子贵为一国储君,是天子之下第一人。天子不能祈雨,太子代行,最为合适!”
&esp;&esp;姜相国几乎在心里将温国公骂了个遍:这个老匹夫,这是在给太子挖坑呢!
&esp;&esp;万一太子祈雨不成功,那储君还要不要做了?
&esp;&esp;他立刻道:“陛下,不可!太子是储君,若是祈雨不成功,一样能动摇国本!”
海棠情欲